历史上有哪些把“死棋”下活的人?

2023-05-14 01:07:14  来源:汉周读书

完颜亮雕像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01绍兴三十一年(1161年)九月金主完颜亮起兵30万南下攻宋。

然而,在金军强大的表面之下也存在着不少忧患:

契丹人在极北之地卷土重来,不断骚扰金国的北境。大宋义士魏胜招募“敢死队”渡过淮水,一直打到海州(今江苏连云港附近);

距离海州七百里外的济南府,这里的义军声势浩大,义军首领耿京和一个叫辛弃疾的书生,多次打退金军。

济南单州和大名府附近的义军也给金军造成了不少困扰。对于这些,完颜亮全都选择性失明,他眼里只有“立马吴山第一峰”。

为此,他将三十万人分成四路:西路军徒单合喜率兵五万,直插大散关;东路军以水军为主,约七万人,绕道外海,直接威胁临安;

中路军分为两翼:右翼刘萼率军两万,依汉水南下,兵锋直逼江陵;左翼由完颜亮亲自带领,约十七万人,打算从淮南寿春一线打开缺口,正面硬扛长江防线。

完颜亮南侵示意图

02看着来势汹汹的金军,宋高宗赵构慌里慌张拿着武将花名册画圆圈——“西北王”吴璘坐镇四川;京湖制置使成闵守荆襄一线,稳住长江中游;悍将李宝负责海路,率南宋的“无敌舰队”北上阻击金人;

剩下的淮南一路,选过去选过来只剩下了老将刘锜。可刘锜早不是当年那个在顺昌大破金兀术的猛男了——身染重病,羸弱不堪。为了鼓舞士气,刘锜特地从驻地镇江出发,还搞了一个出征仪式:香烟缭绕、黄土铺地,营造了一种神圣而悲壮的氛围。

百姓见状纷纷送行,此情此景,老刘似乎找回了昔日荣光,高呼:

“取重阳日到京师……诸公有坟墓在西北者,宜备行计,具拜扫之礼。”消息传到金人那里,他们记起当年刘将军的神勇,都不敢动。

完颜亮气得不轻:“且看寡人去办他!”

03金人对刘锜的印象还留在口耳相传的过去。事实却是刘锜一天只能走三十里,到了前线淮阴后,已是喘不上气了。他只能期待着与自己打配合的副手王权可以给力。可此时王权却借着犒军的名义,拉了几大船金银珠宝,停在岸边,随时准备闪人。在刘锜的严令下,他勉强行进到庐州(今安徽合肥)。面对完颜亮的大军,王权“灵机一动”,声称“诱敌深入”,安排人扎下空营作为疑兵,然后自己将杀个“回马枪”。安排好战术后,王权一个背身,以驷马难追的速度跑了。

主将一跑,宋军只能做鸟兽散,一路从含山败退到采石(今属安徽马鞍山),宋军“自相踩践及争渡溺死者,莫知其数。”。这一出闹剧完全打乱了刘锜的安排,他也只好从淮阴南撤,一直退到长江北岸的瓜州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,刘锜身处困境,依然见英雄本色,主动把家小接到瓜洲渡,誓同生死。金军逼近,围绕瓜州渡口,双方一场恶战,刘锜部下员琦率领精锐在皂角林大败金军,取得消灭三千,俘虏数百的战绩,成功打退了金军。逼退金军后,刘锜再也支持不住,匆匆布置了一番防线,退回镇江养病。

04

刘锜病退后,前线少了主持大局的人物,于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角色——同知枢密院事叶义问被推上了前线。

朝廷还给叶义问安排了一个助手——虞允文。

二人来到前线后,发现由于王权因罪贬官,军中主帅空缺,人心浮动。

这时必须有人站出来重整士气。

虞允文接下了这一任务,立马动身前往采石。此时江对面和县(今隶属安徽马鞍山)的金军大营,完颜亮正志得意满,他知道这儿离当年项羽乌江自刎的地方不远,心中未免有几分不快,嘴上却很硬:“当年梁王(其父完颜宗干,金名将)是怎么渡的江?”有懂事的下属回答:“当年宋人望风而逃,渡江不费吹灰之力。”完颜亮大笑:“这次咱要抄个作业!”

虞允文当然不会搭理这种诳语,他心急火燎直奔采石。

匆忙赶到采石驻地后,虞允文把原先王权手下那帮将官召集一起,商量对策。大家一合计,本方沿江一带的所有家底,加起来也只有一万八千人,战马几百匹,士气趋近于零,硬杠,等于以卵击石。可是要想活命,只能亮剑。虞允文没有多想也根本来不及多想,干就是了!

站在众人面前,虞允文慷慨陈词:

“敌万一得济,汝辈走亦何之?今前控大江,地利在我,孰若死中求生?且朝廷养汝辈三十年,顾不能一战报国?”

将官们也很激动,表示:都想打,但没有主将。虞允文告诉他们:“新的主将李显忠就快到了,但只怕等来了他,金军已经杀到,所以,我起个头,带着大家奋力一搏,置之死地而后生!”说罢,还宣布此战若胜,朝廷将悬赏“金帛九百万缗”。顿时,群情振奋。

05由于金人不擅水战,所以虞允文决定让宋军水师充当主力。

宋朝水师

战斗一开始,由于宋军刚吃过败仗,畏敌如虎,不肯向前。见此情形,虞允文走到统制官时俊身后,抚着他的肩背说:“久闻将军胆气过人,今日怎么像个娘们一样站在后面?”时俊被激,挥动两把长刀,冲上船头,准备厮杀。眼看主将身先士卒,宋军阴霾一扫而空,人人奋勇争先,驾船猛烈撞击金军小船。

由于金人战船都是匆忙赶制,经受不住冲击,很快就一分为二。

宋军水师趁机大喊:“王师胜矣”。

金军顿时心慌意乱,加之不熟悉长江航道,行动不捷,愣在了原地。岸上的宋军见状一顿强弓硬弩伺候,金军被杀得人仰马翻。战斗进行到第二天,虞允文主动出击,把战船排在江心,船头上安排壮汉操起威猛的大杀器“神臂弓”,牢牢地将金军堵在江北渡口内。

其后,宋军侧翼又在上游放火,点着载有茅草的小船,借着风势与水势,顺流而下,几乎将渡口的金军战船烧光。06

这场大败,并没有让完颜亮灰心,他还想让手下收拾装备,准备二渡长江。

但采石一役,让金军吓破了胆,全都裹足不前。同期,其他地方的战报也传来:宋军方面,陕西的吴璘、海路的李宝均获胜;金军除去一些局部小利,大盘面已毫无胜算。更糟糕的是,完颜亮的后院起火了——宗室完颜雍准备起兵称帝。祸不单行,大厦将倾。时间来到农历十一月二十三日,完颜亮不顾一切地嘶吼:

“军士亡者杀其蒲里衍,蒲里衍亡者杀其谋克,谋克亡者杀其猛安,猛安亡者杀其主管。”(亡,逃亡,“猛安”是千夫长,“谋克”是百夫长,“蒲里衍”是“谋克”的副职)他要全军在三日内渡江。这恰似最后一根稻草,压垮了金军。当夜,金军集体哗变,完颜亮被杀。

07金军退兵的消息传到临安,宋高宗喜出望外,他头一次喊出:“朕当择日进临大江,洒扫陵寝,肃清京都。”的口号。接下去便是论功行赏,绍兴三十二年正月,皇帝任命虞允文为川陕宣谕使。入蜀前,虞允文对赵构分析再三,认为应该趁胜出兵,恢复中原。但建议如石沉大海,杳无音信。半年后,身心俱疲的赵构退位,太子赵昚即位,是为宋孝宗。新皇帝志在做出一番事业,一方面为蒙冤而死的岳飞等人平反,另一方面重新启用主战派。虞允文也得到了施展才能的机会,甚至一度拜相。

然而,在1163年的隆兴北伐中,宋军在符离溃败,只能再次议和。

隆兴北伐的失败,让虞允文意识到了南宋军力的羸弱。

于是,在四川,他一边囤积军粮,一边严惩军队的贪污之风。

他还选拔良将,整顿马政。

四川军政为之一新。

虞允文相信,这些政策只要能实施下去,收复失地只是时间问题。

但老天爷却不打算给虞允文太多时间了。

1174年,为大宋殚精竭虑的虞允文积劳成疾,最终,病逝于四川任上。

ps

教员对虞允文评价很高,曾说:“伟哉虞公,千古一人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