汝之粪便,彼之良药。深圳一家公司,招募健康人捐献粪便,捐赠者每次可获得300元的营养补贴,每月最多可捐赠22次,理论上一个月能收入6600元。而且,还可以长期捐献,一年收入能接近8万元。这相当于一份工作了。
国外也有这样的事。波士顿有一个人,只需要每天在上班路上去医院拉一次大便,即可获得40美元。每周完成5次,还会额外获得50美元的全勤奖励。算起来每年可以获得超过8万元人民币的收入,这份“工作”他已经坚持了2年。
捐赠粪便不像捐赠器官或者血液一样,对身体没有任何影响,而且收入颇丰,但想要捐献并不容易。
(资料图)
首先,捐献者得是18-40岁的健康人,最好是18岁-23岁的年轻人,体型不能过于肥胖,平时作息要规律,不能有任何传染病,不能有糖尿病、肝炎等疾病史,平时的粪便要成型,没有代谢问题。另外,捐赠粪便者要在近3个月内未服用抗生素、泻药、减肥药、免疫抑制剂、化疗药物及其他可能改变肠道菌群结构的药物。最后,优中选优,还得具备一定的学历,这样可能更便于沟通。
捐赠粪便的最终目的,是粪菌移植,救治病人。“粪菌移植”(FMT),又称为粪便移植、粪菌治疗、肠菌移植,是将健康人类便中的功能菌群,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,重建新的肠道菌群,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。
人类的身体中,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,净重可达1.5公斤。这些微生物,主要寄生在肠道中,被称为肠道菌群。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中,超过99%都是细菌,数量大约有100兆个,有500-1000个不同的种类。
这些数目庞大的细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类:有益菌、有害菌和中性菌。有益菌也称为益生菌,对人体有颇多好处。比如,双歧杆菌、乳酸杆菌等能合成多种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B族维生素、维生素K、烟酸、泛酸等,还能利用蛋白质残渣合成必需的氨基酸,如苯丙氨酸、缬氨酸和苏氨酸等,并参与糖类和蛋白质的代谢,同时还能促进铁、镁、锌等矿物元素的吸收。这些营养物质对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,一旦缺少会引起多种疾病。此外,有益菌还参与食物的消化,促进肠道蠕动,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长,分解有害、有毒物质等。
有害菌,一般不致病,但数量失控,就会引发多种疾病,产生致癌物等有害物质,或者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。中性菌,则具有双重作用,如大肠杆菌、肠球菌等,在正常情况下对健康有益,一旦增殖失控,或从肠道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,就可能引发许多问题。
肠道菌群、宿主,通常处于互相依存、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状态中,构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,对人体产生着巨大的影响。肠道菌群结构,不仅能影响体重和消化、吸收、代谢,与肥胖问题有关,而且,还与中枢神经系统密切联系,构成肠道与大脑轴,对免疫、神经信号传递、激素分泌等进行调节,在生理功能维持、自身免疫、血压调控等方面,发挥着广泛的影响。
肠道菌群失调,会导致免疫能力下降、肠道疾病、食物不耐受、情绪与行为变化,还与过敏、癌症、心脏病、自闭症有关。所以,研究肠道菌群,在治疗疾病、药理、长寿等领域,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。比如,有研究指出,体魄强健的人肠道内有益菌的比例达到70%,普通人则是25%,便秘人群减少到15%,而癌症病人肠道内的益生菌的比例只有10%。
对肠道菌群严重失调的人而言,最好的方式是通过粪菌移植,重建肠道菌群。人体粪便源于肠道,含有大量的肠道菌群。捐赠的粪便,经过专业处理,只剩下对人体有用的细菌,这些菌就可以当作药物被服用,然后在肠道释放出来,帮助重建健康的肠道菌群。
粪菌移植可以治疗消化系统的病,包括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、炎症性肠病、放射性结肠炎、肠易激综合征、功能性便秘、非酒精性脂肪肝、肝性脑病。在非消化系统疾病方面,对于肥胖、II型糖尿病、自身免疫性疾病、帕金森综合征、抑郁症、孤独症、移植物抗宿主病都有帮助。
需要指出的是,现代菌群移植和中药“人中黄”没有任何关系。人中黄是人粪便的加工品,首先加甘草粉末放在竹筒中,再放在人的粪坑中浸泡而成的。《本草汇言》中记载:“味苦微甘,气大寒,无毒”,据说有清热凉血、泻火解毒之功效。不过,这种功效并没有得到验证。今天我们讲的菌群移植是基于细菌、现代生理、药学等理论发展出来的。
• (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报立场)
刘远举